大学生求职怕被骗?求职指南请查收!
寒假到了,许多企业也开放了不少寒假实习岗位。
回想起小编大四时找实习的经历,那种青葱迷茫和对面试的紧张,大概也是当下许多同学,找寒假实习时的写照。
忐忑地抱着作品和简历,忐忑地坐在等候区接受打量......
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紧张,所以根本没有精力去判断:
这到底是不是一家靠谱的公司?
这个岗位会不会是一个坑?
所以在这样一个求职的小高峰,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“找实习防坑指南”。
不要等被坑后才糊里糊涂地想维权,在求职前就要把这些容易踩坑的地方搞清楚。

1、 找岗位时,这些岗位慎投
在找岗位时,凡是写着“高薪、0基础、有人带、双休、包吃住”等字眼的岗位,都要谨慎。
不是说有这些字眼的岗位都是假的,而是有“too good to be truth”的嫌疑。
如果一家公司愿意招一个0经验的小白,还派专门的导师来教你,对你的工作技能不做要求,还给你支付高薪酬。
请问这是在做公益还是在做招聘?
许多骗子公司就是抓住了求职小白的痛点:没经验,想要高工资,然后量身定制了这样的招聘信息,来引诱你上钩。
有很多同学问,哪个平台找实习比较靠谱?
比较推荐的是实习僧、拉勾、校园招。
但也只能说比较推荐,不敢打包票说你在上面找到的岗位都是100%靠谱。毕竟现在的骗子公司手段极多,非常擅长自我包装。
不慎重一些,还是非常容易上当。所以重点还是自己要有岗位甄别的能力。
2、 面试前,多百度几下
面试前要做两件事:
1. 针对自己:简历复盘、准备自我介绍、高频的面试题提前做好回答的功课;
2. 针对企业:背景调查、熟悉产品,有一个初步掌握。
这里主要说针对企业做背调的部分。
其实很简单,百度一下企业名,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搜企业名,出来的全是垃圾信息,没有一个正经官网:骗子没跑了。
3、 面试时,多长个心眼
如果前面两个阶段,你都没发现异常,美滋滋地去面试了。
这时候更加不要掉以轻心,骗子的口才都很好,会一步步瓦解你的内心防线,更容易被骗。
综合了许多小白找工作被骗的经历,我总结了几个骗子公司非常明显的套路:
1. 投递的公司名与现场实际的公司名不相符;
2. 一进门你会发现等待面试的人非常多,基本上都是二十来岁的大学生;
3. 面试前需要填写“入职信息表”,还需要注明你看到招聘信息的渠道(渠道一般是某联、某8、某无忧),填表时甚至不准你与其他人交谈。
其实到这一步,你就已经可以麻溜地逃离现场了。
顺便甩出这篇文章,还能拯救身边一两个同来面试的小伙伴~

如果你还不走,ok,继续往下看。
面试时,所谓的面试官一定会用ta那三寸不烂之舌,说你啥也不会,需要培训2个月,培训费上万,包就业!
顺便拿出所谓的“企业宣传册”,上面全是经过培训成功就业的“学员”,全是大公司,全是高工资。
没错啦,这家公司招人是假,想找你做培训是真。
一听培训费,有的人就要打退堂鼓了。这时候骗子一招“不收你学费免费教”,力挽狂澜。
具体的套路是:先免费培训你2-4个月,等你转正后每个月扣除1-2千费用。说是担心你会跳槽,所以需要你干满3年,就把钱还你;
或者是:不用一次付清,工作以后慢慢通过贷款分期还清费用。
其实换汤不换药,就是想通过所谓的培训,打着“包就业”的幌子赚你的钱。
骗子套路多,但要防范也很简单。
一旦提到“培训”、“分期贷款”、“包就业”,立马拒绝走人。
我是来找工作赚钱的,为什么还要掏钱呢?
同理,任何收费行为都要拒绝,“服装费”、“体检费”、“人工费”,这费那费,全是坑!
骗子公司可能会跟你说:现在收费,等你干满3个月就会还你。
不!要!相!信!
4、 常见的求职陷阱/误区
上文说的,主要是彻头彻尾的骗子公司,本意是培训赚钱而非招聘。
接下来还想跟大家科普一下,常见的求职陷阱。
「无薪试工3天」
不管是找兼职,还是实习、全职,凡是企业提出“无薪试工3天”的要求,你都可以拒绝。
因为无薪试工3天这个要求,本身就是不合法的。
一家正规的公司,哪怕你只上了一天班,也需要支付日薪。

「实习不签协议」
实习虽然不同于全职,不用签劳动合同,但还是需要签署一份实习协议的。
凡是说实习不签协议的公司,你就要当心了。如果是光明正大地招聘用人,为什么拒绝签协议呢?
实习协议更多的是对实习生的保障。
签署的实习协议,需要有企业的公章,一式两份。
要注意的是,实习协议虽不是劳动合同,但也可以约定违约金,并且违约金金额无上限或下限!
参照《劳动合同法》的规定,约定违约金的情形仅限于违反了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、竞业限制条款这两类。
也就是说,如果实习协议中有规定在职时长,并且写明中途离职需付违约金的话,你是需要赔偿违约金的。
总之,涉及到薪资、违约金的条例一定要再三确认,跟HR问清楚再签。如果你不接受,大可拒绝。
很多同学害羞开不了口,迷迷糊糊签了字。
末了又担心自己会蒙受损失从而来知乎提问,真的很傻。
「工作不满一个月不发工资」
不管是实习还是全职,公司的这种规定都是违法的。
入职前先问清楚,如果公司有如上规定,最好不要入职。否则到时不给你发工资,还要去申请仲裁,费时费力。
「实习期 ≠ 试用期」
这是很多同学常犯的概念性错误。
未毕业的大学生,找工作的时候,是实习性质,需要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。这时候谈不上“试用期”,也不存在签署劳动合同一说。
试用期,是全职岗位才有的阶段。试用期,是求职者与企业相互了解、互相判断“是否合适”的一个阶段。
试用期的薪资是转正后的80%;
企业只能与求职者约定一次试用期;
试用期期间,企业就要为求职者购买五险一金;
在试用期时被辞退,企业无需支付赔偿。
5、 总结
市面上许多骗局、大坑,都是吃准了大学生涉世未深不懂法的弱点,一步步引诱你上当受骗的。
除了凡事多长个心眼以外,最好的办法,就是自己在求职前,主动地去做功课。这样不会一问三不知,被牵着鼻子走。